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题批准号 D/2013/02/319
课 题 名 称 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
创新的行动研究
课题主持人 尹建文
所 在 单 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开 题 日 期 2014年4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3年1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开题论证会议于2014年4月3日上午在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会议室举行。论证会由江苏省特级教师、省教授级高级教师、原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徐惠仁主任主持,由5位专家组成评议团开展评议活动。这5位专家是: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副研究员蔡守龙副主任、常州市教科院庄春梅副主任、常州市教科院李令永博士、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薛辉主任、武进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
本课题组长、礼嘉中学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尹建文副校长负责课题汇报答辩,本课题组成员、礼嘉中学教科室陈京疆主任参加了会议。
|
|||||
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10人)
|
|||||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研究任务分工
|
1
|
袁丽娜
|
中学一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语文教学
|
组织语文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2
|
顾海燕
|
中学高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数学教学
|
组织数学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3
|
尹惠英
|
中学高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英语教学
|
组织英语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4
|
吴业庭
|
中学高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物理教学
|
组织物理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5
|
吴柯军
|
中学一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化学教学
|
组织化学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6
|
章 洁
|
中学一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生物教学
|
组织生物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7
|
王学群
|
中学高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政治教学
|
组织政治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8
|
殷静玉
|
中学高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历史教学
|
组织历史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9
|
王小春
|
中学一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地理教学
|
组织地理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10
|
陶 瑛
|
中学高级教师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艺术教学
|
组织艺体学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过程思想。过程思想,既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又是一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恩格斯曾把过程思想誉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层次: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都是由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生成,由多个环节相互链接而完成,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系统。
学科教学的过程思想。把学科教学作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来考察,同样是由多个要素、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总结反思、检测评价等基本环节。而任何环节的教学活动,又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指导、教学环境等多个要素组成。所以,深化教学改革,不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不只是研究教学方法,而必须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益。
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包括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创新就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品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创造和变革课堂教学的整体或者局部,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动。具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关照课堂教学中人的存在;二是凸显对课堂教学的创造和变革;三是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创新的内容包括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大多数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是创造, 而是变革。只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因素进行变革, 就可以称为课堂教学创新。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基于“过程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建立起一套以“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机制,包括课堂教学观念、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技术、模式、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策略机制。
2、通过基于“过程思想”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发展,逐步形成“重研究、重过程、重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通过全面动员、示范引领,有点到面、逐步推进,充分发挥过程思想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功能,引领学校和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使我校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上有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引领本课题组成员和本校广大教师以优化教学过程为重点,不断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对深化教学改革、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通过基于“过程思想”的研究和实践,激发本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的热情,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形成“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风格与策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高效学习,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
|
|||||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以文化育人和过程思想审视当前的中学学科教学,进一步引领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促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谐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思想有文化的活动过程,从而对学生的人格的培养、智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过程思想、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成果经验以及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及其过程性价值的文献研究。收集马克思、怀特海等哲学家关于过程思想的文献资料,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成功经验,提高思想认识,理清改革思路,并形成自己的理解、确立自己的主张。
2、基于过程思想,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确立有思想有文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是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以此为依据确定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二是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又勇于突破教材的束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第三是正确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把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3、基于过程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策略研究。以过程思想来审视和指导学科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整体思考,系统设计。指向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三个基本环节。通过着重研究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系统设计,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
4、基于过程思想,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策略研究。着眼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着眼引领学生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活动必须突出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任何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成为自己的追求、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才能有效习得,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发展为自己的能力。因此,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研究,努力使各项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5、基于过程思想,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策略研究。过程性评价,相对于学习活动中的结果性评价而言,强调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不只是评价学习的结果、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而且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过程性要素;进一步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过程评价研究,引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研究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过程思想和教学创新的含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制定本课题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学科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
2、行动研究。组织和指导项目实验学校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在行动和实验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切实可行教学创新机制。
|
|||||
3、范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同一学科的不同老师开设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课,选择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展多种课型范式的研究教学活动,并以各类研究课的教学过程作为范例,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
(五)组织管理:
1、成立指导机构。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和指导小组。为加强对课题组的领导,便于课题组开展工作,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和课题组核心骨干组织。课题组领导小组成员是:
组长:许昌松
副组长:盛建锋、尹建文、谭晓春
组员:陈京疆、钱国雷、其他行政人员
2、建立研究网络。将由本校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核心研究组,负责制定各学科行动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再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本组骨干教师,成立学科研究小组,选择若干班级作为项目实验班级,在本学科开展研究与实验。以此形成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区域推进与重点实验相结合的研究网络。课题组核心骨干成员:
组长:尹建文
副组长:陈京疆、钱国雷
组员:袁丽娜、顾海燕、尹惠英、陈 洁、姚文琴、周彩丽、吴业庭、
吴柯军、章 吉、王学群、殷静玉、王小春、庄 亮、陶 瑛、宋建峰
3、加强研究策划。以课题核心组为主体,与项目实验老师相结合,研究制定课堂教学创新行动研究总体方案。由教研组长带领学科研究小组,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本学科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以此形成课题研究的操作框架。
4、重视专业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实验班级教师、各学科研究小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初步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活动,帮助相关人员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操作方法。
5、开展实践探索。组织和指导项目实验班级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同时各学科在本教研组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在点线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行动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在这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课堂教学创新机制。
6、及时总结推介。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通过全校性教研活动、网络平台等途径,积极在全校宣传推介,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六)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9月)。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开展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
2、理论研究阶段(2013年9月—12月)。课题核心组和各学科研究小组,对过程思想和课堂教学创新的含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展广泛的实践观察,在这基础上分工负责,研究制定本课题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学科实施方案;聘请专家举行开题论证;分批分层组织课题组成员和相关老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
|
|||||
3、实践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研究;积极配合课题主管部门开展课题中期评;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提炼实验经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规范进行。
4、总结阶段(2016年1月—12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又在全校宣传推广。
(七)经费分配:
学校保证每年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本课题研究。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的投入逐年增长,有足够的物力和财力确保成员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学校设立30万元奖教基金,每年从中拨出2——3万元,专项奖励在本课题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另外,学校每年计划投入0.8万元左右的经费用于本课题研究。
学校拥有省内一流的图书馆,馆藏书籍、期刊、杂志总数超过20万册,每年不断更新,积极支撑教科研活动。学校将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装备,电子白板、大数据、e学习、云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逐步进入课堂;加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八)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有:
1、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的总体设计方案1份;
2、各学科开展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案各1份;
3、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发表或获奖的研究论文、教学反思、案例评析3-4篇;
4、各学科实施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各1份;
5、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的中期报告1份。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是: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
3、课题研究专题总结及各学科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四、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武进区礼嘉中学分管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尹建文同志主持的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于2013年6月设立,2013年11月由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2013/02/319。
近年来,学校围绕“和”的校训,积极开展“和美校园、和乐教学、和顺管理、和合团队”的“和谐文化”创建活动,探索“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学导结合”的“和谐课堂”教学策略。在课改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如:如何建立一套以“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如何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形成“重研究、重过程、重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如何使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形成“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风格等。本课题由分管教学和教科研的校长担任课题组长,组织教研组长组成课题组核心团队,引领全校教师通过开展本项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武进区礼嘉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立足课堂教学,持续开展了由“维持学习”走向“探究学习”、实施减负增效、开展尝试教学等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组特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原武进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担任课题专家组顾问,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全程的指导,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效。
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学习古今中外关于“过程思想”的理论,从哲学、教育学、教学论等层面开展文献研究,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思想共识,真正以“过程思想”引领教学创新;进一步调整研究内容,细化行动计划,使研究设计更贴近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便于操作。
建议课题组通过观察分析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轻视“过程”的一系列问题,使课题研究在“过程思想”的指引下,致力于“教学创新”,同时还要指向并能合理地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要结合各学科教学开展案例研究,操控好“过程思想”这一自变量,确定作为应变量的“教学创新”的具体项目,制定和设计具体的观察和评价教学创新的量表,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数据说话,让数字论证。
|
|||||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作如下调整:
1.基于过程思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收集古今中外哲学家、教育家有关“过程思想”的文献资料,从哲学、教育学、教学论层面研究“过程思想”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理论。通过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过程思想”的基本理论,在教学论层面确立自己独特的理解、主张和话语,从而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理念。
2.基于过程思想的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常见的课堂教学现象入手,聚焦问题,分析利弊,追查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和策略。
3.基于过程思想的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的研究。通过对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三个基本教学环节的系统化设计,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共同促进、逐步提升的有机整体。
4.基于过程思想的教学过程组成要素的系统研究。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创新系统。
5.基于过程思想的各学科过程教学创新的案例研究。通过对各学科过程教学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使各学科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
6.基于过程思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制定体现过程思想、教学创新的评价量表,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过程性要素,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来实现教学创新;引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研究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负责人签名 尹建文
2014年 4月1 日
|
|||||
六、开题论证小组成员(至少5人)
|
|||||
序号
|
论证组职务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签名
|
1
|
组长
|
蔡守龙
|
副研究员
|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
|
2
|
组员
|
庄春梅
|
中高
|
常州市教科院
|
|
3
|
组员
|
李令永
|
博士
|
常州市教科院
|
|
4
|
组员
|
薛 辉
|
中高
|
常州新北区教研室
|
|
5
|
组员
|
徐惠仁
|
正高
|
常州武进区教研室
|
|
6
|
组员
|
|
|
|
|
7
|
组员
|
|
|
|
|
七、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意见
省(市)规划办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