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智享教育,点亮心灯”名班主任工作室>>课题研究>>正文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和乐课堂
发布日期:2020-09-08   点击次数:   来源:原创   录入者:时常武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和乐课堂

【提要】当下,理想课堂与现实课堂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有时仍然只关注“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学生被动学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通过确立和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和乐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积极寻找促使教师主动创新、学生主动学习、学科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效、优质、和乐的课堂教学生态,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成智慧、体验情感、激发活力的过程。

 

一、缘起: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观察和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科教学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目标内容上重考纲考点的条分缕析,轻目标内容的文化内涵;教学方式上重灌输式机械训练,轻启发式主动探究;教学评价上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主动学习的动力严重不足,各种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在课堂上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地被动学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针对这一问题,自2014年以来,我们通过确立和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和乐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使教师主动创新、学生主动学习、学科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效、优质、和乐的课堂教学生态,让师生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少教多学;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成智慧、体验情感、激发活力的过程。

二、现实的路径: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的实施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和乐课堂,其基本原则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教互动、和谐快乐。我们主要从目标引领、优化结构、合作学习、优质提问、动态生成、主动探究等六个方面入手:

1.设置适切的“素养目标”引领教学全过程。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更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规定了学生到底学什么,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等重大问题。因此能否设置适切学生实际的“素养”学习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确定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精心提炼和设置每一学习阶段、每一学习单元和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用明确的行为动词如“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等表述学习目标,以此来引领各项教学和学习活动。学习目标的设置不能单一、笼统,要实现各个层次的“素养目标”的和谐统一。

2. 建立“先学、再练、后教”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结构改变,事物的性质也随之而改变。目前大多数课堂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的“先教——后学——再练”的被动灌输式的教学结构。教师要激活课堂,触发学生思维,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就必须革新先教后学的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先学——再练——后教”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教师根据学生预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设置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问质疑、对话交流、合作讨论、展示评析等主动探究活动,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3.实施基于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合作性活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共同体(即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在个人独学的基础上开展组内互学活动,即学生以“兵教兵”的方式主动“学”,而不是教师直接来“教”。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评析,教师适时引导、点评,这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班级共学活动。师生根据小组展评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给予必要的奖励。

4.指导学生开展以质疑为导向的优质提问策略。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当一个学生开始就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时,他就积极地参与到意义建构中来,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学习变成体验和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升觉悟的过程。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这是“教学生学”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和能力。教会学生主动提问质疑有多种策略。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写在学案上,教师在检查预习作业时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探讨。教师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教师角色扮演,以老师的身份向全班同学提问,让学生解答,而教师则退居台后,成为学生提问答疑的辅助人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而其他同学在听讲理解的过程中向讲解的同学提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也可以在课首、课中和课尾等某个特定的时段,让学生集中提问,然后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5. 变教师预设的课堂为动态生成的课堂。人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存在,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而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就是生成的课程。首先,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让课堂由“预设”走向“生成” ,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学习由从外界拿来知识走向自己完成意义构建。这就需要师生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通过变革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与需要, 把教学过程变为动态的、发展的和生成的过程。其次, 要减少对学生的约束, 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的约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充足而善良的理由, 对学生实施“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 , 导致学生“千人一面”的状态, 这样很容易桎梏学生的思维。最后, 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成为课堂生成的引领者和“助产士” , 捕捉课堂的有效信息,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生成的抉择, 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6.构建“六步学习法”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构建并实施“目标导航—课前预学—情境创设—合作交流—课堂检测—反馈总结”六步学习法,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六步学习法”的基本要领是:

目标导航:依据课标学情,设置素养目标,指导学习过程。

自学预习:以学案为载体,提供预学方案,开展课前探究。

深度探究:围绕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课堂探究。

合作交流: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

课堂检测:设置检测项目,当堂限时训练,即时激励提高。

总结反思:对话交流提问,引导归纳整理,开展总结反思。

三、问题的解决: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课堂实践

本研究项目的主要特色是: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激发生命活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凸显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学历案”为载体,引领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课前预学,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合作、质疑、对话、展评等方式开展课堂探究,侧重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反思总结、作业练习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3.体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丝毫没有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全程导学的理念和行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始终没有脱离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有序展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实践成果:基于核心素养,走向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1. 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学校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培养目标。

本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在区级以上作文、英语、文体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区高中教学调研测试中,我校语数外等学科各项指标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我们强力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2014年以来高考成绩连续创新高,超额完成本科奋斗目标,有相当一部分中考录取分数比较低的同学,在高考中考上本一、本二高校,例如2018届的杨华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每年有一批同学被录取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我校的本科率从2013年的30%左右,提升到2019年的93%。学生以较低的中考分数进入我校,通过三年的努力,以比较高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进入高校就读,实现了“低进高出,全面发展”培养目标。学校高中教学质量连续十多年获区高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2017年初中部首次获得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

2.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发展,市五级梯队教师大幅度递增。

本项目组老师撰写的论文《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基于优质提问促进深度学习的思考和实践》《怀特海过程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引领性》《实施以质疑为导向的优质提问策略》等,作为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刊物,全校老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有50多篇。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获区一等奖。近三年来,10位学科老师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骨干教师;有近20多位老师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9位老师在省、市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通过我校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教育追求虽然实现了自我超越,但理想课堂与现实课堂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分数至上的思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依然可见,教师有时仍然只关注“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未来,既要对学生现在负责,又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为了师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教育变革永远在路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