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新课改、新高考改革精神,夯实基础,提高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研讨教学方法,提升教研组教学研究能力,2025年5月12日历史组周钰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周老师首先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其次,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同时,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从“史料实证”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随后历史组其他教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活动,主要意见如下:重难点分析精准到位,让教学对标课标,有的放矢。创设多种情境,既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符合高考“无情境不命题”的原则。讲练结合,学法指导有独到之处。强化知识联系,构建网络体系。浸润核心价值、学科素养。但是由于本节课理论性强,课堂可能出现沉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激趣”上下功夫。
“教”必有方,高中教学要有方向;“研”必有物,探本寻源要有深度。 三新背景下的农村高中历史深度教学,需要老师从现实问题出发,加深对于教材的深度理解,重构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统筹设计,从关注教向关注学、从事实性知识向上位概念性理解转变,促进学生获得系统的、成长性经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