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下午,课题组集体研讨,总结课题研究1年多来的成绩,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
目前课题研究情况如下:
已有成果:我校初步形成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基础,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美育等学科为一体的“健朗+”多学科融合课程优势,具体体现在教师团队、系列课程、人才培养等方面:
(1)初步建立“一专多能”的教师团队。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已经架构了由体育与健康、心理教育、美育等20余名教师组成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体育教师(含教练员在内)11名,心理专职教师1名,健康教育和营养师1名,医务人员1名,美育等学科融合教研人员4名,体育技术指导专家2名等。该教研团队中,现有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1名,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5名。可见,我校在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的团队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此外,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等为组员的体健工作领导小组,专管学校的体育、健康、心理与艺术类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与科研工作。目前,学校该方向学科师资已采用“课训结合”“赛训一体”“研训融合”“文训互助”等形式,稳步提升其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业精致远、梯队完备”的学科师资团队。
(2)初步开发“多学科融合”的系列课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足学校校情,致力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我校初步架构了融合体育、健康、心理、美育等教育为一体的多学科系列课程,进一步丰富了《篮球教育》《足球教育》《田径教育》等传统体育拓展性课程,开发了《跨栏训练》《铁饼投掷训练》《体操与健美》等体育拓展性课程,引进了《阳湖拳健身操演练》《舞龙舞狮艺术》《飞镖训练》等传统体育课程,实施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成长》《运动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其心理健康奠定了基础;而在课程实施方面,以学校“和健课堂”建设和推进为契机,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逐步探索并凝炼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发生路径、精准施教,已初步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系列课程。
(3)初步形成“基础+拔尖”的人才培养方式。近15年来,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坚持“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鲜明”的优秀学生,把体健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开齐开足各类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初步形成“宽基础”的体育人才培养策略;同时,在体育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成果喜人,特色彰显。学校已连续七年获得武进区和常州市高中田径锦标赛冠军,连续四年获得省中小学田径锦标赛(苏南片)前三名。近年来,我校为全国“双一流”建设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运动员,其中,2018届的杨华和2021届的庄翼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录取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2019届的张龙同学荣获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2020、2021、2023年,学校每年有10多名运动员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证书。从2002——2022年的20年中,学校已培养出近100名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高水平运动员。(各类体育与健康比赛成绩见附录一,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证书的名单见附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