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特色发展视域下的乡村高中优秀体育生多维度培养的实践研究
刍议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3-09-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勤

一、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因素

高中体育特长生与普通高中生不同,除了要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之外,还有高强度的体育专业训练。而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他们的体育专业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所受影响更大。

(一)文化课学习问题

虽然高考对于体育特长生的成绩要求要低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中体育特长生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就要小于其他学生。高中学习时间紧、科目多、任务重,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仅仅是脑力和智力的消耗,体力消耗也是十分可观的。体育特长生日常的体育训练需要消耗他们的巨大的体力,因此在文化课的课堂上很难保证注意力的专注,他们想要跟得上文化课的进程就更加困难,如果测试成绩一直小于体育特长生理想院校的成绩要求,就会增大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压力,甚至影响到他们体育专业的成绩。

(二)人际交往问题

在高中学习的这段时期,人际交往也是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影响,老师和家长对于文化课的成绩重视程度更高,因此体育特长生很容易受到忽视。因为体育特长生在校期间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专业训练,所以他们和同学和老师的接触时间较少,导致他们经常出现难以融入班集体,出现自己被其他同学和老师孤立的感觉,这使得体育特长生会产生压抑感和抵触情绪。如果父母这时候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给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交流,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厌学厌世等心理健康问题。

(三)传统观念上对体育特长生的不认同

运动天赋对于体育运动员来说更加重要,如果运动员自身的运动天赋不足再怎么努力也是很难取得特别巨大的成就的。就目前的高中情况来看,有许多高中生展现出了极佳的运动天赋,但是老师和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体育特长生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偏见。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落实了一段时间,但是这并没有充分改变老师和家长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导致他们忽视了很多学生的体育

天赋,认为体育训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缺乏对于体育特长生的理解和关爱,给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迫使学生放弃了体育训练,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旦有一方处理不好都很容易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受到消极的影响,致使学生消极对待学业和体育训练,最终甚至导致他们放弃体育训练和学业,限制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二、优化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明确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目的

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其重心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体育训练中了,而忽视文化课成绩。长时间的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使得学生自己也会认为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差是正常现象。体育特长生平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相较于其他同学就要少很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难免产生急躁和自卑的心理,这就导致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动力降低,甚至排斥学习文化课程。因此,文化课教师就要及时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沟通和指导,尽力解决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动力,要让体育特长生明确文化课学习目的、端正文化课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文化课学习习惯。

(二)增强体育特长生和老师、同学的交流

体育特长生受体育训练的影响,难以避免和班级内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减少。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关注体育特长生在班级的情况,定时和体育特长生进行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心理疏导,不要让他们在班级中产生孤独感。还要促进体育特长生和班级内其他同学的交流,可以在平时的体育课上组织全体同学参加体育活动;也可以组织成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其他同学帮助体育特长生学习文化课程;或者给予体育特长生在校内运动会的表现机会,增强体育特长在班级的存在感和其他同学的认同感等。

(三)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体育特长生充足的鼓励

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辛苦的体育训练,使他们文化课的成绩必然会低于其他同学,因此他们更需要获得老师和家长在他们体育专业方面的认可,所以家长

和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要只关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及时关注到他们在体育专业方面的表现,给予他们充足的鼓励,增强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心,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上所述,体育特长生的教师和教练,必须要全面分析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多方面因素,转变传统的观念,创新教育训练模式,平衡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和文化课成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