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平台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怀念旧版
网站公告: 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申报公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陆恬老师荣获二等奖,特此祝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我校荣获中学组壹等奖(指导老师:戈玉燕、陆恬),特此祝贺!​喜讯:在第三十四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余乐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李丛旭、钱宝权陈嘉宇、陈忆凡、孙灿、韩青峰同学荣获高中组三等奖,特此祝贺!喜讯:热烈祝贺我校蒋红卫、马继宗、戈玉燕老师被评为第十五批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白奕波、王丽琴老师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正文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和乐”课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发布日期:2023-08-13   点击次数:   来源:原创   录入者:施孝丹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多年来,我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构建起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和乐”课程体系“和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现针对我校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多年来,我校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断提高国家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德育创新和教学改革衔接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多个领域、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初步构建我校“和乐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校“和乐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校的“和乐课程”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引领,以实施2017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为出发点,秉承我校“致和”校训、“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厚德尚学弘毅达道办学理念致力于办一所“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师生共进”的现代化四星级普通高中培养“身心健朗德才兼备特长鲜明多元发展”的礼中优秀学子近年来,我校不断构建和完善和乐课程体系加大“和乐课程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和学课堂改革,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和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我校“和乐课程”建设工作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制度,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校本课程为补充的学校和乐课程体系”,其中,属于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重在促进学生专业提升、全面发展,着重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指向高考人才选拔校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技艺特长。二是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合理安排选择性必修、自主选修课程同时,提升各类校本课程的品质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培育学校特色课程、品牌课程衔接国家三类课程,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开发实施一些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

二、基本精神

1.课程与教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当代高中学校的课程体系蕴含课程与教学两个相互独立又交叉的领域,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课程要通过教学来落地,而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课程建设,是以国家课程为主,并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开发交融建设的制度性顶层设计。因而,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依据国家课程方案来约定学校的人才培育规格与质量。教学,是以课堂为主、并将课堂与师生交往互动模式交融建设的教学行动。因而,教学的关键在于落实学校课程、完成学校育人任务。根据这一基本精神我校构建动态性”课程与教学体系,在”课程与教学体系中,“和乐”课程与“和学”课堂既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又依循特定轨道密切交联互动。

2.和乐共济、五育并举。和乐共济、五育并举是构建“和乐”课程、培育特长鲜明、多元发展、身心健朗、德才兼备的礼嘉学子教育蓝图的基础。

“和”,对应于我校“致和”文化之“和”,取自儒家“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文化之“和”,主要指学生身与心之和(谐),也包含有师与生、教与学、知与行等相关教育因素之和(谐);“乐”,取自儒家为学三境界论之“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向学生奋发向上、主动有为精神培育的课程设计。

“和乐共济、五育并举”意即基于相辅相成的“和”之精神与“乐”精神设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和”课程,并通过“和”课程培育具有和乐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礼中学子,具体表现为身心健朗、德才兼备、特长鲜明、多元发展,这正是我校为其学子构建的基本教育蓝图。

3.学教一体、知行合一。学教一体、知行合一是构建“和学”课堂、实现我校教育蓝图根本路径的基础。

“和学”课堂之“和”,意同“和乐”课程之“和”;其“学”意指构建以学为本的教学机制和样态,教以学为基、学以教为引、学教一体,增进教与学的一致性融通性和互动性

我校“致和”为校训,践行“厚德尚学、弘毅达道”的办学理念,在奔赴“和乐共济、五育并举”教育蓝图的过程中,必然要行走在学教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路径上,具体表现为“任务导学-探究实践-互动生成-迁移评价-总结反思”的基本程式。

、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1.构建“致和”课程与教学体系图谱。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礼嘉高级中学”课程与教学体系由和乐课程和学课堂两部分组成,前者包含课程,即:和善课程、健朗课程、乐智课程、五云课程;后者相应地包含类课堂,即:立德课堂(主要指向和善课程)、行健课堂(主要指向健朗课程)、乐学课堂(主要指向乐智课程)、习养课堂(主要指向五云课程)这四类课堂既遵循“和学”课堂“任务导学-探究实践-互动生成-迁移评价-总结反思”的基本程式与一般要求,又结合各自所属类别课程的需要而各具特色我校“致和”课程与教学体系图谱如下图所示:

 

 

 

 

 

 

 

 

 

 

 

 

 

 

 

 

 

 

 

 

”课程与教学体系图谱

1)”课程与教学体系图谱由三层相互联系并互动生发的子系统组成:致和系统、“和乐”课程系统、“和学”课堂系统。

图谱的中心是一个阴阳鱼形状的圆,阴鱼和阳鱼的鱼眼表征了礼嘉高级中学的校训——致和,同时,阳鱼表征“和乐”课程系统、阴鱼表征“和学”课堂系统,删去)借助中国文化阴阳概念的原理,课程系统和课堂系统显化为相互依存、互化并最终统一于”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动态关系,共在于礼嘉高级中学践行“致和”校训的教育实践和探索。

2)“和乐”课程以“致和”校训为核心,向外依次发散、细化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和乐共济、五育并举)、课程类别、课程领域;“和学”课堂以“致和”校训为核心,向外依次发散、细化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学教一体、知行合一)、基本教学程式、子教学程式、教学原则。

3)借助中国文化太极概念的原理,“和乐”课程的课程类别与“和学”课堂的子教学程式显化为相互对应、两两生成、相辅相成的动态关系,是“和乐”课程系统和“和学”课堂系统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化。

4)和乐课程的基本精神“五育融合、和乐共济”,基本含义是:五育并举,融合发展;身心和谐快乐成长。具体来说,即:开发和实施指向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和善课程、乐智课程、健朗课程、五云课程等和乐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身心健朗、德才兼备、特长鲜明、多元发展”的礼中优秀学子,实现学生和谐发展快乐成长和乐课程由和善课程、乐智课程、健朗课程和五云课程四部分课程群组成。

2.丰富“和乐课程”结构内容。认真总结这几年开发实施的各类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特色培育和学生特长发展目标,进一步梳理、调整、开发和善课程、乐智课程、健朗课程、五云课程等四个板块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必修、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积极践行以国家课程为主、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开发交融建设的和乐课程”基本精神并基于此建构和丰富“和乐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具体内容见附录。

3.优化课程学分方案为进一步落实(此处调整一下,字体不要加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坚持以国家课程为主,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辅,全面实施必修课程(88学分,满足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满足选拔性考试即高考需求)、选修课程(分选修一和选修二,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选修一满足学生自主招生考试、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考试、单招考试等,选修二主要满足学生各类素养的提升而设置)和文化社团课程的内容。

学校实施长课时制和短课时制。一周为40课时,其中,上午为45分钟1课时,每周20课时;下午为40分钟1课时,每周20课时。长课时18课时为1学分,段课时20课时为1学分。

高中三年,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的学分与国家的课程方案保持一致:必修学分为88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不少于42学分,选修学分不少于14学分。各类课程在高中三年中的学分安排如下:

 

一级

课程

二级课程

必修课程

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

选修和社团课程学分

合计学分

思想政治课程

6

0-6

0-4

16

劳动教育课程

6

0-2

0-1

9

生涯规划课程

1

0-2

0-1

4

班团家校课程

1

0-2

0-1

4

传统美德课程

1

0-2

0-1

4

健朗

课程

基础性课程

7

0-9

0-2

18

拓展性课程

5

0-6

0-2

13

特需性课程

2

0-3

0-1

6

乐智

课程

人文素养课程

22

0-26

0-20

68

科技素养课程

22

0-24

0-18

64

学科运用课程

8

0-18

0-4

30

格致课程

2

0-4

0-1

7

乐艺课程

1

0-3

0-2

6

家学课程

1

0-3

0-1

5

国政课程

1

0-4

0-1

6

知行课程

2

0-4

0-2

8


合计学分

88

≥42

≥14

≥144

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学分8分,分别在四类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学分中各增加1-3个学分。

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学分8分,分别在四类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学分中各增加1-4个学分。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分6分,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劳动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2分,与学科应用课程统筹劳动教育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学分1分。

各类课程三年的总学分,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分别安排到高中三年中去学习。各年级课程设置,可参考各年级课程表。

(二)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

     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致和”课程与教学体系文化场域和场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研究、修改、完善各个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使各课程的实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进一步建立“致和”课程与教学体系文化场域“致和”课程体系文化场域对学校建筑、环境、文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将校训、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校风、文化标识教育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物化环境中,使其与物化环境、”课程与教学体系三者交相呼应、相互生发,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实、课程气息浓厚、教育风景独特的“致和”课程场域,具体阐释如下:

1)“致和”校训为场域的价值引领

2)“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为场域的动力总成

3)”课程体系为场域的驱动中枢

4)以办学理念等文化元素为场域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校风、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校树、校花、校歌、校徽等文化标识。

5)“一桥、三广场,五园、七、九大楼的物化格局为物质依托

(以上内容具体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致和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2.进一步建造智慧型课程实施场馆。学校根据省四星级评估标准,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技术运用,千兆进校,百兆进班,建立支持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和师生学习的集成平台,建立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立支持学校及师生个性化、多样化和优质化发展的数字资源,建立满足教学需求的智能专用教室、数字实验室、音体美功能室:

4、4、3配备理、化、生普通类标准实验室,配备3通用技术实验室;根据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装备设施设备先进的理、化、生创新实验室各1;普通教室和各专用教室均配备符合教学需要的希沃一体机。

根据学校的整体布局,我校规划将学校东部区域开辟和建设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专用场馆。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各类专用场馆建设升格为融教、学、练、测、评为一体的智能型、多功能互动平台,构建“体健功能实践区”。课程基地将规划建成“五大体健功能实践区”,包括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中心、体操训练与形体塑造中心、力量训练与医护理疗中心、室内跑道与运动操场中心、模拟救护与体质监测中心等五个场馆的物态环境。

新建一栋艺术楼即六艺楼,满足音乐、美术、书法、传媒、戏曲、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开设。

新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满足学生生涯规划、班团活动、家校联系等和善课程的实施。

新建学校信息中心,升级各类设施设备,装备4信息教室和2个电子阅览室,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满足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活动应用课程的开设。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倡导“乐道、敬业”的教风,通过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搭建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富于爱心、勇于担当、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富于爱心、勇于担当的教师。学校紧紧围绕“树根立魂”这条主线,加强党风建设,以党风带动师风,充分发扬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的主题活动,明确初心”是“回归课堂,回归教学”,“使命”是“勇担时代重担,推进课程改革”,“奋斗”比的是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加强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活动提升教师素养,深入开展“师德大讨论”、召开师德建设推进会、师德演讲比赛、道德讲堂师德建设教育基地挂牌等主题系列活动,大力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加强先进事迹的宣讲推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加强师德考核工作,将师德水平、制度落实、教学行为、学生评议等与教师日常及年终考核挂钩,以评促建,发挥评价在师德建设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途径、措施等进行系统策划。建立“教师职业生涯电子档案袋”,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强化教师的自我规划和反思。学校对“青蓝工程”重点把关,对培训发展计划、目标的确定以及实施过程实行全程数据化管理。“名师工程”是教师发展的有力平台,学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讲座”“名师团队”“名师项目”,带动其他教师勇于探索不断进步着力打造一支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促使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标准迈进。

4.进一步加强课标教材研发。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是高中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纲领各学科教材,是教学的参考和案例,是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素材之一。和乐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研读课标,重构教材,结合学情、生情,研制适合本校学情的学科规划、教学计划,编制适合本校生情的教案学案和学习资源。

1)研读课标,研制学科规划和教学计划。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217年版2020年修订)》是新课程改革的总纲,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新版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明确阐述,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师教学设计的参照,它为课程实施和学科教学确定了一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因此,教师要依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即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业质量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评价。这就要求各学科组教师深入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解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基本问题,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全面、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各教研组研制学科发展规划,提出“学科建设宣言”;各备课组通过团队攻关、集体教研,将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适合本年级学生学习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重构教材,编制教案学案和学习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仅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例子”,在新课标出台以后,其他各学科的教材都是实现新课标目标的“例子”,教师需要重新解构和建构教材,通过教案、学案的形式,提供更多的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科规划和教学计划,围绕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遵循多样性、逻辑性、形象性和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的原则,组织教研组和备课组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对普适性文本进行整合、重组、筛选、取舍,编制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案学案,让教材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材。组织备课组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一是扩展长度,按照知识逻辑,由教材向“相关原著、原文、原片、元知识”作学科内拓展;二是延伸宽度,按照内容体系,由教材向人文、科技、艺术、体育与健康、心理等模块作学科间延伸;三是提升厚度,按照领域范围,由教材向生活、生产、生态、生命等方面超学科链接;四是增强亮度,按照呈现手段,由教材向插图、表格、漫画、小视频、思维导图、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可视化表达。

(三)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明确课程实施的原则。首先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激发生命活力、培养创新精神。其次要坚持过程性原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为抓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系统设计课前预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探究通过自主、合作、质疑、对话、展评等方式,侧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作业练习等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坚持探究性原则,要建立“先学—再—后教”的主体探究性课堂教学结构激活课堂,触发学生思维,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

2.加强课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各课程的实施水平首先,教学研究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规划、研发、实施和评价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组织编写系列化校本课程资料,供各年级学生选用,丰富学生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其次,加强选课指导。教学研究处负责,把校本选修课程和文化社团的目录与简介,在校园网上公布或印发给学生和家长每学期期初,由班主任负责,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方向,确定选修项目。再次,合理安排各类课程。明确规定高一、高二年级利用每周三半天时间,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和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实行走班制上课,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排进课表,安排教师教学和指导,教师要开展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活动第四,规范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实施过程,按照“精选导师、组建团队、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展示成果、参与竞赛”的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第五,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各年级围绕热爱祖国、关爱家乡,缅怀先烈、帮困助残感受传统文化、领略大好河山等主题,有计划、常态化地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3.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国家课程的实施水平,促进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实施,采用“和学课堂”的主体性教学策略: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以统领教学过程;编制和使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学案;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及时反馈、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功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和学的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思想政治课为例:

首先,设计前置性作业,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政治学科备课组根据学习目标,设置相对统一的前置性作业,通过学案的形式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在自学课本知识和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限时完成前置性作业;老师及时批阅,掌握学生在课前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设置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问质疑、对话交流、合作讨论、展示评析等主动探究活动,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接下来,教师结合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总结方法,构建框架,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四)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

加强课程评价,首先要坚持发展性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发挥评价机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其次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性评价有机结合第三要坚持多元化评价积极探索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等多元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课程评价,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一是对校本课程本身的审议评价教学研究处负责,在每学期期末,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教师和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对三类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情况的评价教学研究处负责,在每学期期末,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教师和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对责任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态度、水平、实绩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并督促、指导各课程责任教师做好学生的学习评价,在每门课程结束时,必须以笔试、面试、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考核,然后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作出总结性评价,认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学业等第,给予相应的学分再由班主任记入学生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进一步培育特色课程

1.支持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打造五云课程我校依托“五云戏楼”,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体性教学与个体性指导相结合、日常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五云课程体系五云课程包括格致课程、乐艺课程、家学课程、国政课程和知行课程。五云课程图谱见下图:

 

以五云课程中的乐艺课程的实施为例,开发乐艺校本课程,建立兴趣小组、艺术社团,以“二苑”“五社”“六艺”课程为载体,三个层面实施“乐艺”课程

一是普及层:在开齐国家课程规定的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在高一年级开设设合唱、戏曲、国学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打牢艺术基础。

二是兴趣层:在高二年级开设包含民乐、舞蹈、书法、绘画、传媒等内容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升艺术素养。

三是特长层:在高三年级成立艺术社团,如:五云戏曲、毓秀画室等社团,培养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特长,培养艺术人才。

通过课程的分层实施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全面、优质的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我校生根发芽。

2.支持体育特色培育,着力打造健朗课程。

  我校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颁布、2020年修订)》为指导,依托江苏省“健朗致远: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坚持“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的课程实施原则,围绕“身心健朗、和谐发展”的“礼嘉学子”的育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类课程资源,针对我校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轨迹和发展需求着力从以下四个层面打造健朗课程

一是构建“健朗+”课程结构通过每周2节体育必修课程实施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即基础性课程)通过每周3节体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实施国家课程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拓展性课程通过每周的选修课程和综合性活动课程每天30分钟大课间活动,每周3-5课时的体育社团活动,实施国家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特需性课程。

二是编制个性化的体育活动菜单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基础性、拓展性和特需性校本课程菜单,为培养“健朗致远”的“优秀学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采用学、练、一体化的课程实施策略根据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专业方向和个性特点,认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扎实实施目标导学—预练预学—示范领学—合作练学—比赛展学—总结评学健朗课堂教学模式。

推进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管理网络。构建“领导有力、渠道畅通”的课程管理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领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全面负责课程建设的决策、设计、协调、部署和管理等工作。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课程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任组员,扎口部门为教学研究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课程研发工作小组、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师资培训工作小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都有分管校长任组长,分管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学科老师任组员。四个工作小组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开展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统分结合网络畅通度完善落实到位。

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实施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三年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每位教师的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全员培训,加强教师课程和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专题培训,更新观念,提升理论,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水平;特别重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学科领导力的培养,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专业培训,组织特别优秀的学科教师出国培训,扩大眼界,提高格局;从本校教师中培养具有较强课程开发能力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引领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的整体提高。

3.重视资源开发,丰富课程内涵。开发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加强项目化建设开发课程资源。一是以江苏省课程基地“健朗致远:农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创建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课程基地的创建和申报。二是以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五云课程构建》和品格提升工程《指向“和善”品格的进阶式德育行动》为抓手,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建立校外课程基地。学校将中华恐龙园、春秋淹城遗址公园、天目湖风景区、太湖湾大陆营地、嬉戏谷、嬉乐湾等纳入到校外课程基地体系中,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军训、劳动教育、拓展训练、野外毅行等活动。

4.加强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智库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智库建设旨在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校与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的课程专家担任学校课程建设的顾问,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课程建设;聘请校外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教研员等担任我校学科专家,建立名师工作室,驻校指导课程建设;通过与金太阳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学校需要定制培训计划,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

5.注重开源节流,提供经费保障。学校主动争取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课程建设资金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学校各届校友、本地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的交流联系,欢迎他们捐资助学,来校设立奖励基金和科研基金;加强学校管理,节约学校各项开支,为课程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

附录:

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和乐课程结构表:

第一层级:

课程类别

第二层级:

课程领域

第三层级:

课程名称或主题

第四层级:

同级备选课程

课程

形式

和善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

思想政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



党史讲坛


1

时事论坛


2

 

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



插花艺术


3

游学实践

社会实践

1

研学旅行

3

食育学堂


2

生活常识


2

生涯规划课程

高中学业规划


1

未来职业规划


2

班团家校课程

主题班会


1

班级文化建设


2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2

团课党课


1

亲子沟通


2

传统美德课程

中华魂


2

传统道德讲坛


1

历史人物


3

乐智课程

人文素养课程

语文



历史



英语



日语


2

西语


2

科技素养课程

物理



化学



生物



数学



地理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应用课程

学科史话

趣味化学史

1

简明物理学史

2

数学史话

2

数海拾贝

2

IT精英发展历程

3

物理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3

新中国外交风云

3

常州人物志

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

学科研究

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1

仿生的奥秘

2

几何画板冲浪

3

数学思想与方法

2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

1

名著导读

2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写作

3

高中英语语法面面观

3

地理信息技术

2

经济热点问题

2

创客

3

动漫基础

3

C++入门

3

用信息化地理资源学习地理

2

常州文学选读

3

学科与生活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1

航空与化学

2

生活中的化学

2

趣味化学实验

3

动物世界

3

关爱生命

2

世界历史文化旅游

2

旅游与地域文化

3

玩转中华文化区

2

语言与社会生活

2

趣味数学

2

生活中的数学

2

在课外生活中渗透数学思想

1

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1

生物与健康

2

生活中的物理

2

健朗课程

基础性课程

体育与健康



心理健康



拓展课程

运动保健学

心理卫生保健

1

体育心理与游戏

2

运动与情绪调适

1

环境与生命健康

2

运动创伤与急救

3

模拟健康救护

3

运动行为学

体适能

1

力量训练

2

篮球

3

足球

3

排球

3

乒乓球

3

羽毛球

3

校园体育初级裁判法

2

运动美学

减脂塑形与增肌

2

健美操

2

瑜伽

3

体操

3

花式跳绳

3

踢毽

3

舞龙舞狮

2

阳湖拳(常州南拳)

2

特需性课程

铁饼投掷


2

跨栏


2

竞技体操


2

七项全能(女子


2

十项全能(男子


2

竞技球类

篮球

2

足球

2

乒乓球

2

五云课程

格致课程

五云方法论

《诗经》选读

2

《论语》选读

2

《大学》选读

2

《孟子》选读

2

《中庸》选读

2

五云科学

古代科技探秘

3

古建筑原理探秘

3

古代典籍中的理化知识

3

乐艺课程

五云艺术

音乐


美术


书法艺术

2

舞蹈艺术

2

大众传媒

3

中国山水画

3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鉴赏

1

瓷器里的文明碎片

2

五云戏曲

戏曲与戏楼文化

2

江南雅韵——锡剧

2

世界非遗——昆剧

2

国家非遗——黄梅戏

2

世界非遗——京剧

2

啸云合唱团

3

五云苑

五云戏苑

3

五云书画苑

3

五云社

五云诗词社

3

五云国学社

3

五云剪纸社

3

五云苏绣社

3

五云游学社

3

家学课程

五云家训

家风建设

1

家庭教育

2

中华家训选读

2

中华家政

2

五云家道

礼乐文化

2

礼乐典籍选读

2

国政课程

五云典籍

传统爱国诗词选读

1

资治通鉴选读

2

五云政论

古代爱国人物述评

2

古代政论思想借鉴

2

道德经中的治国思想

3

古文献中的德治与法治

3

知行课程

五云践行路

中华孝道园考察

3

淹城遗址游览

3

非遗江苏

3

礼乐爱心社志愿活动

3

五云方志学

常州地方志研究

3

地方服饰文化研究

3

地方谱牒文化研究

3

季札文化研究

3

礼嘉高级中学校史研究

3

礼嘉高级中学校园文化研究

3

说明:

(1)★号的为国家课程、带号的为地方课程;其余的为校本课程。

2)课程结构仅延伸至第三层级的,则第三层级为具体课程名称;延伸至第四层级、并在第四层级有具体同级课程的,其第四层级为具体课程名称、第三层级为课程主题。

3)课程形式:1为校本必修课程,2为校本选修课程,3为文化社团课程。国家课程的课程形式在各学科课程方案已经明确,这里不再另作标注。

 

是用了心的,也有一定的特点。尤其是课程的设计与结构,很有校本特色。只是以阴阳的调和与相生来解读和乐课堂,有些牵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