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声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生物学科组>>教研之声>>计划总结>>正文内容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爱卿

本学期高中生物教研组,在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教师发展教学研究处的领导下,经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结协作,收获硕果

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现有教师10人,其中特级教师秦亚平教授正式来我校开展一线教学。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领导的认可。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1.明确每位教师案头有一本《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展学科组学术沙龙深入学习与研究新课标新高考,加深对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的专业理解。

2.加强课程建设,认真做好各年级课程的实施工作。认真研究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高一备课组长姚琼老师认真负责高二备课组长张晔老师年富力强高三备课组长章吉经验丰富他们带领各自年级的生物老师根据本校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创新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措施

3.重视课程评价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高考评价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深度实施“双减”工作,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学科特色和教育价值。

三、强化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各备课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保障学科教学常规的落实,使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考试和教学研究等环节有章可循通过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基于“双新”和“双减”背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重点,开展课堂转型研究。本学期共计开设14节公开课,其中张少燕老师开设市级公开课、化文青老师开设区级公开课各一。多位老师在校青年教师比武课、校解题竞赛中获奖。聚焦课堂,以一线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研究核心,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探讨课堂转型的策略,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以学科关键能力、教学关键问题、深度学习等为主要载体,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3.重视实验教学研究。开展实验室翻新建设,提供开展实验教学的资源开展实验教学研究,通过首届科技创新节等活动,进一步拓宽教师教学视野,引导教师重视实验教学

4.加强高三复习教学研究。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研究近年江苏高考生物学科试题,领会高考新方案下命题的方向和意图,及时调整教研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研究和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高三复习教学研讨,研究复习教学策略,加强对试题评讲的研究,提高试题讲评的效率,加强作业练习的设计,科学训练,提质增效。

5.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省、市、区级课题。以校级课题《“生物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农村高中生“知识获取能力”的策略研究》为抓手,聚焦课堂,引导教师以一线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

四、提升教研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借力深度教研承办市高中生物学高二备课组长会议参与秦亚平名师工作室精心组织的教研活动参与区优质课评比(化文青老师获区二等奖)等。通过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同题异构、主题研讨等多元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加强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在区教学研究处、校教师发展处指导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科规划引领教研组建设,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教研组。重视备课组建设,规范集体备课,加强课标、课堂、作业等研究,彰显备课组的学术属性。

3.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进一步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两位老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省二等奖。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中学生物教师的影响力。

继往开来,我们生物教研组在新生力量的不断成长中,将越来越有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