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 点拨提升
------记陆建生名师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张宇 杨虹
十月金秋,秋高气爽,赏心悦目,10月31日下午,常州市陆建生名师工作室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工作室领衔人陆建生老师执教的《像山那样思考》市级公开课在省常中8号楼阶梯教室进行。前来参加观摩学习的老师有全市高一语文教师以及陆建生名教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课后,常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周於老师作了精彩点评。
本次市级公开课研讨的主题是“文本研习中教师的点拨艺术”。作为常州市高一语文研究课,整堂课一开始,陆老师就从必修一的几个专题入手,让学生理清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入文本研习环节,陆老师先让学生品读文章,初步体悟作者的情感。接着,他从文章题目入手,巧妙的设计了一连串高质量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把题目看作是一个祈使句,作者希望谁像山那样思考?”、“山在思考什么”、“山是怎样思考的?”、“山对狼的嚎叫为什么这么客观、深刻、长久?”、“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山对狼的嚎叫有何认识?”“作者是不是一开始就懂了?”、“一只狼被杀死后掩藏着怎样的含义?”、“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俯仰之间,在陆老师富有艺术性的点拨下,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越拉越近,对文本的把握,逐渐深入。随后,陆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篇文章,《在风中长大》和《怀念红狐》,让学生和刚学过的文本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异同点的比较。这一构思可谓精妙,通常情况下,教师教学仅仅侧重文本讲了些什么,至于文本是怎样写的,如何将文本的这种写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避而不谈。陆老师一贯主张读写结合,这次在公开课上的这一设计思路,让听课老师收益颇多。
课后评议大家获益匪浅,各抒己见,首先主持人教研员周於老师从本堂课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内容上,他认为陆老师以题目作为切入点,构思巧妙,以小带大,设计了一组高水平的问题串。形式上,陆老师的设计视野开阔,成功总结了文本实际上是以一种形象化、拟人化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是有意味的形式。周老师还对年轻的高一语文老师提出了很多期待,希望老师们能够精细化教学,对语言要多咀嚼,强调文本研习点拨艺术的重要性。随后,工作室成员和部分高一教师,围绕陆老师的这堂课也作了积极的点评。大家对陆老师的这堂课赞不绝口,认为这堂课体现了陆老师的民主的课堂氛围、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亲切自然的教风,文本解读有体系思考的意识。整个活动气氛活跃,一堂课让大家真切地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幸福与大家同在!
陆老师作为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始终奋战在语文教学的第一条战线上,为所有的语文老师作了很好的榜样。从他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像山那样思考》虽说是研究课,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如何进行真正深入的文本研习,如何关注学生的课堂幸福感,这些都是陆老师课堂教给我们的,我们看到的正是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提倡的语文教育的三生观----“生命观”、“生活关”、“生态观”;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教坛研究者对语文教学的独有情怀。活动结束,但是思考永远在路上,我们期待着陆建生名师工作室的下一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