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1、要以特色课程彰显学校的特色发展,以课程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2、要努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系列化,社团活动的课
程化。
3、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贴近,与科技进
步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
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化设计与研究
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校本化设计
1、本地姓氏和谱牒文化的研究
2、礼嘉镇街道车辆营运现状之调查
3、看家乡发展三十年
4、本地居民生活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5、绿色能源离我们有多远
6、与环境相关的民生问题调查
7、镇区广告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社区民生变迁的采访调查
9、社区居民公共环境意识调查
10、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
11、城市化与土地资源的保护
12、生活污水对河道环境的影响
13、中学生消费面面观
14、理性消费的思考与行动
15、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16、青少年追星现象与文化价值判断力
17、当代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兴趣的调查
18、本校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调查
19、中学生假期上网情况调查
20、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
21、当代高中生焦虑现象调查
22、人类的潜在危险——肥胖
23、中学生心目中的保险
24、怎样才能交上知心朋友
25、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6、校园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行动
27、校园植物的栽培与研究
28、读《论语》学做人
29、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0、产品说明书的英文表达
31、金属的共性、差异性及防护研究
32、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33、舶来文化词汇的收集与研究
34、模拟联合国
㈡课题研究的主要项目指标
1、开题报告: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条件、目的、意义;课题组成员及分
工;研究的主要内容或项目;预期成果。
2、研究过程:参观采访活动照片;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调查内容要具
有科学性;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调查数据要确保真实性;调查分析要有一 定的创新性思考);反映研究过程、方法的相关材料;课件或展板等交流、 展示材料。
3、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或其他成果形式。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更新
㈠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2005—2006年
1、《与法同行》
2、《葡萄栽培技术与文化》
3、《中国戏曲概况》
4、《学历史观世界》
5、《数学文化》
6、《英美文化背景》
7、《色彩与生活》
8、《地方科技与文化》
9、《物理前沿漫谈》
10、《环境污染与化学》
11、《国土整治》
12、《生活中的英语》
13、《写人技法》
14、《篮球文化》
15、《地理英语》
16、《文明礼仪·心理健康·人际交往》
17、《生活中的哲学》
2008—2009年
1、《新闻传媒与小记者写作》
2、《公民意识》
3、《读书与人生》
4、《戏楼与戏曲文化》
5、《战争与和平》
6、《物理·技术·生活》
7、《世界大国的发展道路》
8、《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交融》
9、《环境与社会》
10、《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11、《西方节日文化》
12、《数学发展简史》
13、《英语会话技巧》
14、《数学文化》
15、《生活中的化学》
16、《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17、《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
18、《现代生物技术》
19、《热爱生命》(含光盘)
20、《机器人技术与设计》
2013年
1、《品读经典》
2、《光荣与梦想》
3、《苏商之魂》
4、《走进生物实验营地》
5、《英美文化阅读教程》
6、《走进数学建模世界》
7、《人杰地灵话龙城》
8、《化学应用进校园》
9、《品味数学 启迪智慧》
10、《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
11、《科学与探索》
㈡目前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课程。依托学校“小记者”、“科技”、“篮球”、“戏楼”等特色和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整体规划,实现校本课程的系列化。
四、社团活动的组织及课程化发展要求
㈠学校主要文化社团
1、五云戏苑
2、毓秀画室
3、礼中书社
4、摄影社
5、丰华文学社
6、机器人DIY
7、篮球队
8、足球队
9、乒乓队
10、象棋社
11、丰华之声
12、POP
13、围棋社
14、风筝社
㈡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发展要求
社团活动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积累过程资料,借助项目上的传统优势,利用外聘教师的特长优势,逐步形成社团活动课程。同时,社团活动要与学生“2(体)+1(艺)”特长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