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高三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比较强,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人云亦云;一方面思维层次参差不齐,他们面临紧张的高考压力,而且政治学科课后不能布置任何作业。如何提高高三政治课复习的实效性我们高三三位政治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在高三政治课教学中认真落实“校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研究、实施有效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益。具体来说注重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独立备课与资源共享的关系
高三教学要重视整合教学资源,不仅体现在整合教材资源上,也体现在开发整合教师的特长优势上。备课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益。我们备课组做到了明确分工、配合默契,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每个复习专题有专人负责主备,提前备好教学案和复习课件,每周二集体备课时,共同讨论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等,修改完善教学案案。大家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对教案和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增减修改,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经常性相互听课,交流研讨,取长补短。除了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可以随时随地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研究气氛浓厚。
二、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主”地位往往没有处理到位,但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多说,始终觉得我不说学生就不懂。在高三政治复习中教师努力构建科学教学模式,如专题复习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作如下设计:①出示复习目标:明确考试内容、能力要求、复习范围;②解说复习要点:梳理知识要点、分析特点、把握难点和重点。③进行例题解析: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④归纳复习方法或解题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炼方法形成规律。⑤实施复习训练: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运用解题方法,完成练习。⑥反馈复习信息:通过批阅检查,统计完成率、正确率,追究训练的基本模式的思维过程。⑦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典型错误,强化解题方法,进行矫正训练。这种课堂复习模式,目标明确,方法有效,训练落实,反馈及时,同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充分的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讲和练的关系
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根据考点强化巩固基础知识,既需要老师对重点、易错点知识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需要学生实际操作。课堂上老师精讲,把握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讲,主要讲重点、难点、易错点,讲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复习课堂上教师舍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并适时展示、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但是我们习惯把高考选择题穿插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练习,但很少对高考原题进行变式训练。课堂上让学生审题的时间较少。所以如何在讲和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四、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案剧(预设)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总之,高三复习教学要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当然高三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按照预设好的一个框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思维火花,生成有价值的新问题更少。这一点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必须不断改革。
五、时政材料与考点结合的关系
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题目在书外,但题根在书中”。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备课组紧扣社会热点,以鲜活的时事材料为载体,以巧妙的设问来点题,将时政热点和课本知识结合,力求找到二者的交汇点。以知识辐射热点,精选和时事热点相关的练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中基本概念和原理,更学会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深化对概念原理的解读。
总之,高三阶段的学科复习,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备考重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审视和指导高三备考工作,如何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不断追求高考成绩的提升,知识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