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声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生物学科组>>教研之声>>推荐文章>>正文内容
毛敏刚论文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发布日期:2013-01-18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毛敏刚

 

生物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疑问”的探索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毛敏刚      
 要   学习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自身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提问能力,本文就生物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探索,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疑问”的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生物    教学    疑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说明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探索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主动“疑问”的能力。
激发兴趣,使学生好“疑”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细心观察班级里谁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谁对参与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对不愿参与的要调动其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呢?
1.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即知识是应该具有情境性的,只有当出现在特定情境中时,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分析、推论、概括、检验等思维活动,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丰富的素材来创设问题情景。如可利用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植物分类时,我就在黑板上张贴十多张的各类植物图片,并请部分学生上去尝试自己的分类,然后询问其它学生各种分类方法是否合理;又如,在教学“多莉羊的诞生过程”时,我就请几位学生事先准备好道具,上台表演,从而让学生提出疑问。再如,也可从一个科学实验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情景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贴近生活。这些问题虽然学生比较熟悉,但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合理的创设问题情景,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疑问”的兴趣。
1.2 设立评价机制,激发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生物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还是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单有作业检查而没有过程评价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新课预习,在预习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对部分超出教学目标范围的问题可在课后与学生单独解答。对学生的作答,需要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学生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成果,如生物小论文、生物小报,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对优秀小论文给予列榜公布并发给获奖证书,对优秀生物小报采用在全校展览并选登在学校的《生物园地》上。以上做法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就有了主动“疑问”的激情。
情感教育,使学生有“疑”敢“问”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教学目标,从内容与地位上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影响。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道德规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课堂上,教师须创设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才能使学生敢于主动“疑问”,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为解除学生的顾虑,教师应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次,我在教学“癌症”一课时,说到“目前人类还未研制出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这时,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问道“癌症真的无药可医吗”,并列举了一些生活中让他困惑的癌症病人康复的例子……我被他的真挚所打动,于是当着全班表扬了他,并且详细地给予了答复。这是件很小的事,却使这位内向的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从此他提问的热情高了,学习的自信也强了。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公正、平等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怀、帮助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得到和谐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来不给“优等生”特权,如果他们犯了错误,同样要批评教育。当然,我比较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基础差并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较差所产生的。我通过平等的交流,指导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师生融洽的关系中,学生得到了进步,教师也迅速成长。
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渗透着情感教育的生物课堂,能让师生共盈,教师感到为人师表的快乐与幸福,而学生也能在轻松、人性化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因材施教,让学生多“疑”善“问”
宋朝的朱熹日:“圣人之遭,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囤其材而笃焉。教做人的道理如此,传授生物学的知识也是如此。首先,教师需要把学生的个案情况调查清楚。新课前,通过班主任、课代表、课堂提问等途径,及早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特别是他们的课堂听课中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提问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方法。然后,教师须根据收集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地分类。我根据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的学生,具体分类见下表:

学生个性特点
具体处理办法
理解能力强、积极提问
利用他们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提问的带头作用。当然,也要提醒他们注意给其它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与提问空间。
理解能力强、被动提问
注意积极地鼓励他们,如“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很有针对性”,培养他们课堂提问的胆量和积极性。
理解能力弱、积极提问
注意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如“从另一个角度,你再看着这个问题”,但不要挫伤他们的提问积极性。
理解能力弱、被动提问
适当给一些较容易的问题,通过其正确回答,以正反馈的方式培养其积极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兴趣。
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其一,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设计出多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与上面几类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其二,要想使问题得到合理地分类指导,教师必须要学会控制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说要给每个学生创造“疑问”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对于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于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在提问时应将注意力多关注他们,即有所指向地望着某个学生,但并不一定让他回答问题,主要是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思考等。
当然,课堂分层提问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创新的工作理念。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可使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更明确。确实“累”在教师,“乐”在学生,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点拨引导,让学生设“疑”探“究”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生物知识,拓宽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因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各种问题,更能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提问不完全或所提问题与教学目标无关时,为了使课堂能够正常进行,教师也要适当提示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产生新的想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在生物探究实验中,教师需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根据鱼鳍的种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选择最探究的某些鱼鳍的作用,选择好探究的问题后,由学生自己作出假设并根据假设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施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但所有工作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强,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在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而才能寻究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一种主动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习惯培养,让学生勤“疑”多“思”
俗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以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在学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后,有的学生没有发现有疑问的地方,于是我就提问“从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故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科学的发现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并使学生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学会生活。” 要想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三种学习方法和习惯:
5.1 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5.2 勤查资料,积累素材。教师鼓励学生坚持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摘录、剪贴而建立自己的“生物资料库”。这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克服他们在学习中不求甚解的毛病。
5.3 爱思考、爱质疑。我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查阅资料,亲自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顽强的实践品质,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
[2] 尹 联.提问意识和创新精神.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4:61.
[3] 宋振韶.课堂提问模式与学生课堂提问.学科教育.2003.1.
[4] 菖新兰.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的发挥.中学生物学,2005.7:39-40.
[5] 黄 敏.学困生的生物学情感障碍诊治策略初探.生物学教学,2005.7:14-1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