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声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生物学科组>>教研之声>>课题研究>>正文内容
以“过程思想”构建“和谐课堂”
发布日期:2013-01-16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章吉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陈京疆
教育要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应对内部各种矛盾的此消彼长,就必须构建和谐校园,使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是构建和谐课堂。过程思想是英国著名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最先提出,泛指一切以有机整体、内在相关、生成发展、多元和谐为旨趣的思想。过程思想强调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也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因此,用过程思想指导教学,对构建和谐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课堂,优化育人环境
和谐课堂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和谐互动的场景。换句话说,和谐课堂就是让师生都满意的课堂。和谐课堂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井然有序。和谐课堂的井然有序是相对于无秩序、杂乱和混乱的课堂状态而言的,井然有序的课堂是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和谐课堂的有秩序性不仅表现为静态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的有序,而且表现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课堂活动的有序。
2、师生互相理解、真诚交流。在和谐课堂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真正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在和谐课堂里,师生之间虽有角色的分工,但他们人格上平等,彼此尊重爱护;虽有组织纪律,但没有等级界限的约束,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意见、对授课教师的看法;教师公平、公正地平等对待、评价和激励学生。
4、宽松宽容。在和谐课堂里,学生的学习不是过度紧张焦虑的,教师的授课无需依靠角色权势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会给予理解,并以友善的态度加以指点;学生对待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差错也会给以包容,并能友善地提示;教师和学生会彼此真诚相待,对性格的差异、学习的差异能够相互宽容。
5、充满活力。在和谐课堂里,师生能够很好地处理和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开展协同活动,促进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教学结果的实现,同时又能在共同目标下展开适度的竞赛,形成学习上的你追我赶:教师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的展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支持和肯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踊跃。
6、关系融洽、心情愉悦。在和谐课堂里,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了学生、教师与课堂环境的和谐相处。这种课堂富有情趣和乐趣,给人以愉悦
二.渗透“过程思想”,建设“和谐课堂”
怀特海的过程思想认为一切的有机整体,各种成分内在相关、生成发展、多元和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更是精辟地阐明了光是读书学习而不去反复思考咀嚼书中的内容,往往是空无所得。课堂教学渗透过程思想,就是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注重过程,能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建设和谐课堂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1、变“封闭”为“开放”
    首先是教学内容要开放。书本不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其次是学习形式的开放。学习形式的开放,必然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开放,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倡创新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倡导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第三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要根据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尽量避免学生“吃不饱”或“无法消化”的现象。课堂也不应局限在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2、变“预设”为“生成”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果老师就怕“节外生枝”,总期望并牵引学生按自己的预设做出回答,那学生只是扮演了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和生命的活力,只会使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老师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注意及时为生成“变奏”,老师、学生的思想与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3、变“发问”为“对话”
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发问”意味着“主导”,“对话”则意味着“合作”;“发问”意味着“单向”,“对话”则意味着“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的架子,改变“发问”的习惯,搭建“对话”的平台,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相互的“倾听”;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交流”;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的心智之灯。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将被动的学习要求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动力。
4、变“句号”为“问号”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从小学生开始,学生每天都是习惯以问号进课堂,以句号出课堂,结果,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问号变成句号,问题意识没了,好奇心没了,创造力也就被扼杀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苏教国标版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每天都带着小问号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进生活中的大课堂,使活泼的“问号”们永远睁大好奇的眼睛,使沉闷的“句号”重新长出装满问题的大脑袋。
    5、变“苛求”为“包容”
要让学生变得智慧起来,就要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因为学生只有在拥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能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才能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苛刻”的课堂常规较多,诸如“身板要挺直”,“两手要放平”,“要发言先举手”等等。“刻板”必导致“僵化”,所以课堂上应少一些“苛求”性的课堂常规,多一些“包容”性的尊重理解。无须刻意要求学生的坐姿,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即可。允许学生有话就说,不必一定是“要发言先举手”。可以“插嘴”,如果“插嘴”“插”得准,“插”得巧,还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些不在意的“插嘴”,不时会迸发出学生灵性的智慧火花。对于上讲台表演,不必拘泥程式。谁愿意谁就上,谁先做好谁就先上,允许回头修改,允许相互更正,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三.让课堂充满灵气,让教学体现生命
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习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因此,让课堂充满灵气,让教学体现生命应体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多维互动的课堂
多维互动是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多维”是指改革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中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等。要转变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认识,学生是生命体,一群充满情感、富于想像、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终究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得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师,首先必须建立同学或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同学或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心理认同,获得心理自由,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向师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在讨论问题时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3、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轻松快乐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的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我们的课堂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维持学生的兴趣。如漫画、小品、故事、录象、多媒体课件展示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兴趣大增。②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且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学生倍感兴趣,探究的欲望相当强烈。陶行知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才能够把课堂营造成学生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理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生命多彩多姿的大观园
4、提高教学机智——创建动态资源的课堂
机智的生成与培养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灵活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处置课堂教学问题,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是其主要功能。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生成许多教师意料之外的资源。在这时,教师要多一份留心,用心观察,善于捕捉和选择学生的答案中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帮助的新资源,对这些有用资源进行整合提炼,产生一些新的游戏与活动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达成教学目标。当然,对一些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资源,教师要做出必要的回应,让学生知道课堂中只采用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对本节课帮助不大,但学生喜欢的内容,可到课外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文化育人教育理念和过程思想构建和谐课堂,构建有思想、有文化的教学过程,是一项有意义的也是艰巨的教学变革,必须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探求基本规律,把握宏观方向,更需要广大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扎实行动,在教学工作中研究技术细节,创新教学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