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查
高三语文Ⅰ
2010年1月
命题单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的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粗砾/流金铄石 嘘唏/面面相觑 怂恿/始作俑者
B.喟叹/泾渭分明 饶舌/抓耳挠腮 边陲/唾手可得
C.剽悍/虚无缥缈 逡巡/怙恶不悛 丰赡/高瞻远瞩
D.糟粕/淡泊名利 契机/锲而不舍 哽咽/绠短汲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气候变化最受伤害的不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少,受极端天气伤害却最大,它们生态环境的脆弱将在持续的增温趋势中遭到破坏。
B.电影《2012》上映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仅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还在YouTube上放了一个视频,以便澄清电影里莫须有的事情——地球不会在2012年灭亡。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充实的精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D.国家统计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
3.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说明研究人员运用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取得的结果。(4分)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研究人员对28名吸烟者和34名不吸烟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用微弱电流刺激受试者的舌头,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金属味道的味觉。结果发现,吸烟者普遍需要更强的电流才会产生这种味觉。舌头的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人员用内诊镜观察受试者舌头上的味蕾后发现,吸烟者的味蕾更为扁平,并且周围相关血管的发育状况也不好,这会大大影响味蕾发挥作用。
试验方法: ▲ (不超过20字)
试验结果: ▲ (不超过25字)
4.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5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绍遣别将韩荀抄断西道,仁击荀于鸡洛山,大破之。复与史涣等抄绍运车,烧其粮谷。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于是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于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
(选自《三国志?曹仁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器其勇略 器:器重
B.绍遣刘备徇隐强诸县 徇:示众
C.城拔,皆坑之 坑:活埋
D.遂被甲上马 被:同“披”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曹仁“勇略”的一组是(3分)
①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 ②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
③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 ④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
⑤常置科于左右,案以从事 ⑥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仁自年轻时代起就跟随曹操征战,屡立战功,忠心耿耿,所以死后被曹操赠谥号“忠侯”。
B.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曹仁为曹操献计献策,并多次带兵出击取胜,解除了曹操的忧虑。
C.曹仁任征南将军时,驻守江陵,抵挡吴将周瑜,有一次魏军将士被围,曹仁两进两出,救出被围的将士。
D.曹仁年轻的时候任性而为,行为不检,等到后来成为将军后,严格按法令办事,成为守法的榜样。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
⑵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
⑶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盟台夕照
(明)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⑴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⑵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了“空”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风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⑵ ▲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⑶去来江口守空船, ▲ 。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
⑷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⑸我欲乘风归去, ▲ , ▲ 。(苏轼《水调歌头》)
⑹ ▲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五、现代文阅读
A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清晨,我们苏醒
孙 颙
由于时差的关系,巴黎时间四五点钟,我就昏昏地醒来。在宽大的老式床上辗转着,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我决定起床。既然睡不了,不如到香榭丽舍转转。对于巴黎人而言,这时刻太早了。天色灰朦朦的,似乎正酝酿着雨。小街上很少有行人,却有风儿沙沙地起劲地扫荡着街面。
拐了个弯,正要朝香榭丽舍走去,却被街对面的情景吸引住目光。清晨,行人稀少的巴黎街头,卖早餐的小店才开张不久,街对面的楼房前,却怪怪地排开了长队,大概有二三十人的样子,安静地等候着什么。我有点好奇。那庄重的楼房,一看外表就知道不是时髦的商厦,是什么吸引力,让法国的绅士和淑女们大清早地来排队呢?
从香榭丽舍往回走时,我再次看到小街转弯处排队的长龙。人数明显增加了,约莫达七八十人的规模。天上,酝酿着雨的云正在散开,天色开始亮堂,晨光暖和地涂抹在他们身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金发银发,白脸黑脸,各色欧洲人种挺齐全,只是少见亚洲人。有拿着报纸慢慢读的,也有喝着纸杯咖啡聊天的,一派闲散的不着急的模样。
我忽然醒悟过来。昨夜,我们从飞机场过来,小车开到此处,导游说过一句,转角处,是中国驻法使馆的签证处。此刻,我猜到了,那长长的队伍,是等着签证去中国的欧洲人。
二十多年前,每天骑车送儿子到位于淮海路与乌鲁木齐路转角上的托儿所,下来的一霎,只要回头望去,总能看到对面美领馆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几乎清一色是中国的年轻人。那年月,出国学习,是滚滚的洪流。我的一位朋友,一个很有才华也很有头脑的年轻人,出国前来向我告别,说了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相信中国会一天天好起来,时间却很漫长,一代人将被耽误,所以他决定先出去发展。他稍稍悲观了一些,中国,就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已经成长到让世界不敢忽视了!
那天,面对法国人等待签证的长龙,我的记忆里突然冒出拿破仑的名言,这位一代枭雄,曾经把中国比喻成“沉睡的雄狮”。现在,我们大约正处于他所预言的“苏醒”的时刻。
这次去欧洲,主要目的地不是法国,而是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今年,中国是书展的主宾国,对我个人而言,非常看重这次书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所长期参与其中的出版计划——英文版的《文化中国》项目,在本届书展集中亮相,以二百多种英文出版物多方面展现中国文化,其中,文学类,达450种。尤其让人高兴的是,书展会场之外,在欧洲空运枢纽的庞大的法兰克福机场,总数18家机场书店,有17家用专柜陈列销售《文化中国》的英文书籍,主要是文学类的读物。这恐怕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话题又回到二十多年前。1987年和1988年,我以作家身份,应对方文化机构邀请,先后出访加拿大和美国。那两次出访,我走了许多的书店、美术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几乎没看到真实表现中国生活的英文出版物。回国以后,我与出版业的同事、后来长期担任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的赵斌先生长谈,我说,这辈子做出版,最想做的,就是把我们的文化做成英文,拿到世界上去。他深有同感。不过,当时我们全明白,没那个实力和能力啊。别的不说,仅仅是在印刷和装帧方面要达到国际市场的水准,在20年前,也是望洋兴叹的事情。
今天,当然不一样了,很不一样了。离开书展那天,望着展馆前中国主宾国的巨大标识,我又想到了拿破仑的那句话。我猜,在中国驻法使馆签证处前排队的朋友们,有的可能是去中国做生意,更多的,恐怕是想去看看雄狮正在如何苏醒。
于是,这次在欧洲旅行,我想得最多的问题,脑子里逐渐明晰起来的一种意识,便是:清晨,我们刚刚苏醒!
苏醒了,真好!空气清新,阳光温馨,美丽的时光已然开始。
苏醒了,身子却还有点疲弱,需要把步子踩实了,不慌不忙地一路走去!
11.开头第一段对全文的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12.结合全文,分析“天上,酝酿着雨的云正在散开,天色开始亮堂,晨光暖和地涂抹在他们身上”一句的深层含意。(5分)
13.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回顾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清晨,我们苏醒”蕴含着哪几层深意。(6分)
B 实用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钱学森地位高,家里用着炊事员。一天,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你爸爸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他儿子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这事还用你说?炊事员不慌不忙,接着讲:你爸爸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像出席正式场合,从来不穿拖鞋、背心。明白不,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学森的儿子听罢一愣,懂得炊事员是在敲打自己。他儿子听了炊事员的话,从此就向父亲学习,每逢去餐厅吃饭,必穿戴得整整齐齐。
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留下大量的科研手稿。与其说是手稿,莫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格。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部分,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根据已故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采访,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在张纯如的笔下,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硬汉形象。钱学森教学,没有小考、大考,也不布置家庭作业。课后,学生们只能绞尽脑汁地温习课堂笔记,那都是纯数学,一个方程式接一个方程式。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因此我说,张纯如笔下的钱学森,其实更加惹人喜爱。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在家中餐厅吃饭,钱学森也像出席正式场合一样,穿戴得整整齐齐,让炊事员感到自己受到尊重。
B.作者由钱学森的手稿想到《兰亭序》和《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C.钱学森曾在计算一个冗长算式的同时解决了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超凡的智慧令学生们佩服不已。
D.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描述钱学森的形象时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使得人物充满了个性色彩。
16.作者由钱学森的手稿想到他“唯美的人格”,请结合全文,概括钱学森的唯美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7.作者为什么认为张纯如笔下的钱学森“更加惹人喜爱”?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六、作文(70分)
18.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人往的都市喧嚣……方向和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或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索。
请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常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查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3分)B(A项,lì/shuò xū/qù yǒnɡ;B项,kuì/wèi ráo/náo chuí/tuò;C项,piāo qūn/quān shàn/zhān;D项,pò/bó qì/qiè ɡěnɡ)
2.(3分)D(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项,不合逻辑,要澄清的“莫须有的事情”应该是地球2012年灭亡的预言。C项,结构混乱,联系上下文,应改为“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
3.试验方法:用微弱电流刺激舌头 用内诊镜观察味蕾(2分,写出一点得1分)
试验结果:吸烟会影响味蕾发挥作用,降低舌头的味觉灵敏度(或“导致舌头的味觉灵敏度下降”)。(2分)
4.示例: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5分)
5.(3分)B(徇:攻打)
6.(3分)A(③是陈矫等人的表现;⑤是讲曹仁奉纪守法,按律办事;⑥是对事件的一般性陈述。)
7.(3分)A(曹仁的谥号是文帝封的,不是曹操。)
8.⑴太祖认为他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率骑兵攻打刘备,(果然)打跑了刘备。(“善”、“破”、“走”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⑵如今停兵在这个坚固的城池下,来攻击抱着必死之心的敌人,不是好办法啊。(“顿”、“必死”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⑶担任将领奉公守法,(难道)不应该像征南将军(那样)吗!(“奉”、“当”各1分;语气准确,1分。)
【文言参考译文】
曹仁,字子孝,是太祖的堂弟。豪杰并起之时,曹仁也私下里组织了一千多名年轻人,在淮、泗之间活动,后来追随太祖担任别部司马,行使厉锋校尉职权。曹仁多次立功,被任命为广阳太守。太祖非常器重他的勇武和谋略,没有让他到郡县(去担任职务),任命他为议郎统帅骑兵。
太祖和袁绍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袁绍派遣刘备去攻打隐强各县,各县大多投降响应。自许昌以南,官员和百姓都人心惶惶,太祖为此而非常担心。曹仁说:“南方因为(袁绍)大军(压境)正面临危急,那种形势下我们无法救助他们,刘备又率精兵袭击,那些官吏百姓背叛(您)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刘备刚刚指挥袁绍的军队,还不能得心应手,(如果我们)进攻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太祖认为他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率骑兵攻打刘备,(果然)打跑了刘备。袁绍派遣别将韩荀截断西路,曹仁在鸡洛山大败韩荀。曹仁又和史涣等人偷袭袁绍的运粮车,烧毁了他的粮食。
河北平定之后,曹仁跟随太祖围攻壶关。太祖下令说:“攻下城池后,全部活埋他们。”大军连着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曹仁对太祖说:“围攻城池必须给他们看到活着的机会,靠这个来找到活路办法。现在您告诉他们一定得死,将使他们为自己(活命)而死守。况且城池坚固并且粮食充足,进攻他们则士兵受伤,困守他们则难免旷日持久。现在停兵在这个坚固的城池下,来攻击必死的敌人,不是好办法啊。”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城里的人投降了。于是统计曹仁此前此后立下的战功,封他为都亭侯。
跟随太祖平定荆州时,任命曹仁为征南将军,留守驻兵江陵,抵挡吴军将领周瑜。周瑜率几万人马进攻江陵,前锋几千人刚到,曹仁登上城头观察敌情,于是组织了三百名勇士,派遣部将牛金迎接敌人挑战。敌人多,牛金人马少,于是被敌人包围。长史陈矫等人都在城头上,望见牛金等人马上要全军覆灭了,吓得脸色都变了。曹仁却怒气冲天,对左右说,“牵战马来!”陈矫等人一起上前阻拦他。对曹仁说:“敌人人多势大,锐不可当。不如舍弃这几百名将士,而将军却(怎能)亲身赴险呢!”曹仁不理睬他们,就顶盔贯甲后登上战马,率领他手下几十个壮士骑马冲出城去。距离敌人一百多步时,被一道沟阻拦。陈矫等人认为曹仁会在沟边停住,但曹仁直接越沟而过向前冲入敌人的包围,牛金等人才得以被解救。还有一些士兵没有全部被解救,曹仁又直接冲进去,救出牛金的士兵,杀死数名敌人,敌军才后退。陈矫等人起初看见曹仁出去,都很害怕。等看到曹仁回来了,就赞叹道:“将军真是天人啊!”三军将士都佩服曹仁的勇猛,太祖更加器重他,封他为安平亭侯。
曹仁年轻的时候行为不检,喜欢任性而为,等他当了将军后,严格地奉纪守法,常常把国家的法律条文带在身边,按照条文办事。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的时候,还是太子的文帝写信告诫曹彰说:“担任将领奉公守法,不应该都像征南将军吗!”等当了魏王,授予曹仁为车骑将军。孙权派遣将领陈邵占据襄阳,文帝命令曹仁去讨伐他。曹仁和徐晃打败陈邵,接着进入襄阳,文帝当即派遣使者任命曹仁为大将军。黄初四年曹仁去世,谥号为忠侯。
9.(1)有声有色,动静相衬。(2分)颔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岗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紫色的山,黄色的草,一片肃穆萧瑟的景象。这是静态的描写。(2分)颈联是从听觉来写。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鸟喧、笛鸣,渲染出夜幕降临前的喧闹,与其他景致的空寂形成对比。这是动态的描写。(2分)
(2)首联:诗人感叹赵去秦亡,物是人非,只有昔日的盟台仍空自笼罩在惨淡的斜阳下。(1分)尾联:不知曾经的英雄们在哪里,在此怀古只能令人空自伤怀。(1分)从首联盟台之空,到尾联人心之空,面对历史遗迹,诗人内心感到英雄无觅的孤独沧桑悲切之感。(2分)
10.(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乘骐骥以驰骋兮(3)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4)沉舟侧畔千帆过(5)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仓廪实而知礼节(每句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A文学类文本
11.文章开头第一段表明时间是在“清晨”,一方面突出巴黎清晨行人稀少,天色灰暗,可能下雨,与法国的绅士和淑女们大清早在中国驻法领事馆前排长队的情景形成对照,表现了中国在欧洲人心中地位的提高;(3分)另一方面点明了文题“清晨,我们苏醒”,为展现下文内容和揭示文章的主旨作了铺垫。(3分)
12.欧洲人正逐渐改变对中国固有的无知或偏见,开始友好地接受逐渐强大的中国,并试图去了解一个苏醒了的中国。(3分)隐含作者对这一现象及其前景的肯定和期盼,希望能借此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化解歧见。(2分)
13.采用对比的手法。(2分)以二十年多前中国的年轻人悲观地看待当时的中国而纷纷出国学习与现在欧洲人排队签证到中国来作对比,表现中国逐渐强大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2分)以二十年多前中国文化出版业之落后与现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出版物之兴旺作对比,表现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地位的上升。(2分)
14.中国已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开始走向强盛;(2分)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道路宽广;(2分)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任重道远,需要扎实地稳妥地前行。(2分)
B实用类文本
15.(3分)B
16.对他人的尊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超凡的智慧,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科学研究不近人情的全身心投入。(前四点各1分,后一点2分)
17.(1)在张纯如笔下,钱学森既具有一般大师的共性,如超凡的智慧、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有鲜明的个性。(2分)(2)张纯如笔下的钱学森是个粗犷而任性的硬汉,一些看似“不近人情的描述”表现出他性格中率真的一面。(2分)(3)张纯如笔下的钱学森不只是一个充满光环的伟大人物,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因而更加有血有肉,生气充盈,“更加惹人喜爱”。(2分)
18.参照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断6处以内,断对一处得1分,断错不扣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断一处扣1分。)
20.《大学》《中庸》《孟子》(写出两部得1分,写出三部得2分)
21.表明孔子安贫乐道,不羡慕不正当得到的富贵。(2分)
22.C D(C项,“终于觉醒,毅然投奔光明”错;D项,不是“鲁镇”,是“未庄”。)
23.(1)黄忠;吕蒙;曹植;关羽(每小题1分,共4分)
(2)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听到消息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为了笼络王夫人,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6分,其他情节,如符合题目要求亦可。)
24.(1)枯叶蝴蝶非常美丽;(2)它用枯槁与憔悴来伪装更为自己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2)人对美的占有欲和自私牟利行为。(每点3分,共9分)
25.托物言志。(2分)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