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 醛类
武进区礼嘉中学 费金忠
学习重点: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学习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理解C=C和C=O性质的异同,利用两个实验体会醛的强还原性,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设计思路:由乙醇的性质引入乙醛,通过与C=C的对比掌握C=O的性质;由学生分组实验掌握醛的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 从热水瓶中倒出少量热水于烧杯中(热水瓶中的热水留作银镜反应实验用) [提问] 瓶中的热水是几小时前烧开的,现在仍然很热,热水瓶为什么能保温呢? [学生回答](要提到瓶胆上镀银,并抓住机会设问) [设问] 瓶胆是玻璃的,这层银又是怎么镀上去的呢?原来是一种有机物的功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种衍生物——醛 [板书] 第五节 乙醛 醛类 [提问] 醛的概念我们曾经接触过,请大家回忆,在哪里我们接触过醛? [学生思考回答]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 [学生练习] 写出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微机展示] 乙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讲述] 我们已经知道,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特性,那么醛的特性主要体现在—CHO上,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个官能团中有一个C=O双键,可以告诉大家,C=O的内部结构和C=C是类似的,我们再对比一下引入C=C和C=O的方法,能否推测出C=O应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C=O应该能发生加成反应 [微机演示] 乙烯与氢气加成的动画和CH3CHO与氢气加成的动画 [板书] 一、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追问] 我们知道,乙醇氧化得乙醛实质是一个脱氢反应,现在乙醛与氢气加成又得到了乙醇,相当于是醇氧化的逆过程,那么这个加成反应还可以叫什么反应? [板书]
[再次微机演示醛的加成] 强调:C=O双键的加成不如C=C容易,通常情况下C=O双键与溴水、水、HX等很难加成 [过渡] 醛的还原反应显然和瓶胆镀银没有关系,这涉及到醛的另一个性质——氧化反应 [演示6-7] 应向学生说明以下几点: 1、乙醛的物理性质 2、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强调药品滴加顺序) 3、银氨溶液要现配现用的原因 [师生共同分析并板书] (二)、氧化反应 1、 银镜反应
3、工业上是用含醛基的物质——葡萄糖来把银镀在保温瓶胆上的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6-8,同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师生共同分析并板书] 2、与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反应
3、此反应可用来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 4、以上两反应均可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 [思考] 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均为弱氧化剂,如果向乙醛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1、将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乙醛溶液中 2、将少量Br2水滴入乙醛溶液中(注意是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学生自学] 二、醛类,并完成自学提纲 (一)、醛的定义 (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三)、福尔马林的成分及作用 (四)、观察甲醛的结构,分析甲醛除具有醛的通性外还有什么特性? [补充材料] 《生活中的甲醛及其危害》(见扩展资料) [巩固练习] 1、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与足量的氢气加成生成丙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酸 2、 完成下列方程式:
[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内容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乙醛 醛类
一、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二)、氧化反应
1、 银镜反应
2、与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反应
二、醛类 (一)、定义:由烃基或氢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nH2nO (三)、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