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常规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化学学科组>>教师成果>>教学案例>>正文内容
第五节 苯 芳香烃(第一课时)
发布日期:2009-11-20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 吴柯军

第五节        芳香烃(第一课时)

       吴柯军  高二(2)班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

2、让学生掌握芳香烃的概念。

3、让学生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1.苯的分子结构。

2.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3.苯的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苯的化学性质与苯的分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疑点:

   苯分子的高度不饱和与不易加成的矛盾。

课时划分:三课时:

一、苯的物理性质

1、由以下实物观察及实验,认识苯的物理性质。

⑴展示苯的实物,让学生直接观察苯的颜色和状态。

⑵【实验1】;将装有苯的试管放入到冰水混合物中,观察试管中的变化。【苯结晶】

  【实验2】:将苯与水混合于试管,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认识苯的溶解性。

 总结: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熔沸点低的有毒液体。

 二、苯的结构:

1、从苯的分子式,凯库勒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预测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从凯式来看,苯应是不饱和的烃,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2、将苯加入到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中,检验上述推论。

(均不褪色,但苯加到溴水中后发生分层,溴水褪色,原因发生了萃取)

3、推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对苯分子结构的凯式理论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4、解释:⑴苯不与酸性KMnO4和溴反应,说明苯环结构稳定。分子中不存在凯库勒式所反映的单双键交替结构。⑵苯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苯既表现出C=C的性质也表现出CC的性质,事实上苯环上的键为介于CCC=C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因此苯的结构简式写为 更为科学。  ⑶苯环上的12个原子全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为一平面型分子。

5、思考:

⑴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与双键的交替结构的是:

   A、苯的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B、苯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⑵以下是平面型分子的是:

 CH3          

   ACH4     BCH  CCH3    C           DCH3CH3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燃烧

   2C6H6 + 15O2  12CO2 + 6H2O   火焰明亮,放出黑烟,与乙炔燃烧现象相同。

               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2、苯的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易与液溴、硝酸和硫酸发生取代反应,部分具备饱和烃的性质。

⑴苯与溴的取代——苯的溴代   (演示实验)

注:①苯只能与液溴发生取代,不能与溴水发生取代。

②此取代反应需要使用铁粉或溴代铁作催化剂。

③生成的溴苯为无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比水重。但实验中由于溴苯中混有溴而带有颜色。

④分离提纯溴苯的方法: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取下层溶液。

⑤解释苯溴代反应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使蒸发的苯与溴冷凝回流到容器中。

⑵苯的硝化反应

+  HO-NO2      -NO2  硝基苯(无色)+ H2O

   注:

①此反应中反应物是苯和浓硝酸,反应条件是:浓硫酸作催化剂,温度5560OC

②试剂加入顺序是:先硝酸,再硫酸,冷却后再滴苯。

③要用水浴加热,使水控制温度,温度计放在水中;

④配制混酸时,要将浓硫酸逐滴加入到浓硝酸中去,且边加边搅拌;向冷却后的混酸中滴加苯,且边加边振荡,以防产生大量的热,造成苯的蒸发而损失。

实验制得的硝基苯有一定黄色,是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于其中所致,可用碱洗除去。

硝基苯有_____味的____色的________状液体,密度比水______,有毒。

[问题]NO2NO2--NO2有何区别?

NO2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可以独立地存在;NO2-是亚硝酸根原子团,带一个负电荷;-NO2是一个中性的,但不能独立地存在。

硝基苯的用途:将其还原得苯胺,苯胺用于制造染料和农药。

    ⑶苯的磺化反应

               +  HO-SO3H        -SO3H  + H2O

                         

苯磺酸 (溶于水)

注:①反应物是苯与浓硫酸,反应条件共热至7080OC

②生成的苯磺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3、苯的加成反应

苯部分表现出碳碳双键的性质,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如与氢气的加成。

 

+ 3H2       (环己烷)

 

注:反应条件:镍作催化剂,温度180250OC之间。

作业布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