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语文学科组>>优秀教案>>九年级>>正文内容
《囚绿记》(朱莉)
发布日期:2010-12-09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

《囚绿记》教案

教者:朱莉  2010-12-9

教学目标:

1品味关键句,感受“绿”之美。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要分析“囚绿”和“释绿”的原因。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含义以及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代表着热情;蓝色,代表忧郁;紫色,代表高贵;白色,代表纯洁……如果要我们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生命,你们会选择什么颜色?    绿色。

是呀,绿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

“囚”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囚绿前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爱绿(赞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思绿(念绿、恋绿)

这就构成了本文的感情线索

四、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些饱含作者情感的语句最能打动你,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悟。

要求:用“~~ ~~”将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划出,作好批注,并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3.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争精神

五、读“人”

1.品析悟旨,探究写作意图

朗读课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喜爱和怀念之情?

出示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一: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北平时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资料二:193711月上海沦陷后,作者陆蠡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19424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       

明确:作者怀念绿,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祝沦亡的北平早日获得解放。这时的“绿”已经成为“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绿及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

2.深情对话,抒写自我心声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在“爱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或内心独白)。

要求:1.对话要符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心情。

2.能体现绿的象征意义。

3.语言要求生动形象。

六、拓展运用

抗战的历史早已远去,但绿的精神品质却代代相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向“绿”一样的人吗?

出示投影:用心灵演唱生命的歌曲——杨光;用脚趾演奏生命的乐章——刘伟

    请结合文章谈谈这两人的事迹对你有何启示?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珍惜生命,绽放生命的光彩!

绿

七、板书设计

陆蠡

忆绿——择绿——赏绿——绿——释绿——思绿

                                                   顽强

                绿影——绿色-——绿友——绿囚

           光明                                  抗争

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爱到极点——占为己有——珍爱尊重

                         

                           

                         民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427731848@qq.com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