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要坚定大语文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
以打造“和谐课堂”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注重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常规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常规教学必须常抓不懈。
1、按时上下课,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自习辅导质量,使教学切实落到实处。依照不同课型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以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备课组为单位,依据本年级教学内容讨论制定符合本年级特点的早读计划,做到有特色,有安排。
2、继续抓好作业管理与改革。在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打通,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的大前提下,各备课组分常规作业与延伸作业两大块,搞好各自的作业安排,做到定时定量,高效有质。
3、组织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深入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揣摩命题意图,归纳考察的知识点,能力点,总结规律,抓住特点,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平时多向市教研室相关老师和兄弟学校的老师请教,把握正确的出题方向,提高命题的能力。
4、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定时定量。每位教师一学期学习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籍,并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每次教研活动时,由一位教师主讲,共同提高。
5、加强备课组的研讨与管理。各备课组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定时定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备课活动。各备课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力争上游。
6、在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教互动,全程导学”,做到三个“给予”,即:“将时间给予学生、将机会还给学生、将方法教给学生。”逐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课前预习——问题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拓展延伸——巩固训练。努力达成“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促效果好起来”的目标。
(二)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力争落实。
1、及时搜集、整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进行讨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不断更新观念,使得教改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物尽其用,提高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集体备课,使大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4、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请计算机教师或本组熟悉网络的教师,对本组教师进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培训,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
4、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评语;请学校多创造机会,加强校际交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地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三)做好课题研究。
1、围绕课题《语文教学追求优质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实施“六字”作文能力训练策略研究》,每学年每位老师必须开一节高质量的阅读或写作研究课。
开课计划:第5周:华爱琴;
第8周:陈玉宇、潘丽君;
第11周:陈岚;
第12周:徐静;
第13周:朱莉;
注:如有特殊情况,再作微调。
2、各位课题组成员必须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语文组认真组织大家踊跃参与省师陶杯、省教育教学论文、市年会论文等评比活动。
(四)多方面开展学生活动,多层次培养学生能力。
1、各备课组组织与教材相关的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比赛、钢笔字竞赛、读书报告会等多种活动。
2、积极组织参加市里举办的各项活动,争取拿出好成绩。
3、搞好竞赛辅导,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教学的提高。
4、组织组内有特色的活动。例如默写竞赛、辩论赛、手抄报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我们全组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在新的学期,我们将精诚团结,努力奋进,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个人素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创新高。
三、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订好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安排好公开课。
2、学习“礼嘉中学三年发展规划”,贯彻“和谐课堂”教学要求。
3、制定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4、完成《初中语文教研组剖析》的书面报告。
三月份:
1、做好学校三星复评相关工作。
2、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语文报杯”作文竞赛
3、完成初中区级课题《实施“六字”作文能力训练策略研究》的申报工作。
4、初三年级完成新课的教学,交流复习教学计划与策略,提升复习教学实的实效。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初三语文复习研讨会。
2、组织好期中复习迎考工作,年级流水批卷。
3、做好期中考试情况分析工作。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交流研讨会,交流课题进展情况,研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初三语文调研。
六月份:
1、协助做好中考阅卷组织工作和试卷分析工作。
2、组织好期末复习迎考工作,做好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工作。
3、做好课题和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