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至今还是这样认为,群众能够管好一个村,就能够管好一个乡的事情;能够管好一个乡,就能够管好一个县的事情。我们应该按照这条道路鼓励群众大胆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使他们受到锻炼。我相信,中国的民主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这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住的”。教师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以下几个热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大换届选举,党的十八大代表的产生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
热点5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热点解读】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变化 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3、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命题角度】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说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90年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新形势下怎样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坚持理论创新,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3、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1)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从根本上讲,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4、运用政府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2)政府权威的树立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政府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所以,要树立政府权威,领导干部要把德放在首位。
(3)坚持把干部德放在首位也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
热点6 人大换届选举
【热点解读】1、修改选举法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次选举法修改的突出特点和主要精神,可概括为“实行一个相同”、“体现三个平等”。新一轮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应当严格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进行。
2、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实行一个相同”,就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体现三个平等”包括:一是人人平等,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地区平等,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有关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三是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三个平等体现了我国国体、政体的内在要求。
【命题角度】:
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公民正确对待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力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标志。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全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公民正确参与选举的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候选人的实际情况,审核投票。
(2)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选举那些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人。
热点7 深入推动政务公开
【热点解读】1、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温家宝总理多次明确表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3月1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考虑把经常批评政府者请到中南海”.
3、公开“三公”经费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
【命题角度】
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推进政务公开的依据。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2)公民享有监督权,推进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3)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坚持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推进政务公开的措施。
(1)广大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各级政府自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3、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推进政务公开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政府要推行政务公开,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正确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热点8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热点解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2011年10月27日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内涵,展示了新中国立法成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个税起征点上调尊重了民意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这一调整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最终的个税起征点调整结果,多少有些出乎公众的意料。虽然距离公众期待的5000起征点还有较大的距离,还是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和回应。
3、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 012年3月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人代会审议。研阅这份修正案草案,人们发现,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诸多方面,草案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
【命题角度】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加强法治建设的意义。
(1)法治建设,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法治建设建设有利于给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依据和准则,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3)法治建设,有利于给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4)法治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市场主体的法制观念,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在立法工作上的职责。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行使立法权。
(2)全国人民代表切实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利益和呼声,提出法律建设方面的议案。
3、分析强调立法呼应民意的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法工作要以社会的实际利益为着眼点。
(2)正确的价值观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立法呼应民意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要求。